【聚焦2022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陈星莺:建立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地长制”

发布日期:[ 2022-03-14 ]   点击:[ 3362 ]

“中国有14亿人口,每天一张嘴就需要巨量的食物。”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江苏省委主委、江苏省副省长陈星莺呼吁,坚决遏制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中国饭碗装中国粮,建议参考“河长制”经验,建立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地长制”,实行基本农田定位、定量、定人管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较上年增加1295万亩,增长0.7%;粮食总产量近13.66亿斤(6.83万吨),较上年增长2%;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口粮自给率达到100%。


作为产粮大国,为何还要频繁强调粮食安全?另一组数据中可见部分端倪。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超过1.6万吨,相当于我国粮食产量的24%,一些品类比如大豆和油大量依赖进口。总体上看,我国粮食短期内供需大体平衡,但剩余不多,不能保证时时刻刻都供应充足,处于紧平衡状态。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耕地是保证粮食产量、质量,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强调,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事实上,我国耕地现实情况确实不容乐观。陈星莺透露出调研中发现的一些情况:从耕地数量变化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耕地数量在减少,虽然也有占补平衡措施,但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还存在。从农田使用情况来看,个别地区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惜减少、放弃比较效益不高的粮食产业,在基本农田上种了林子、搞了果树,甚至不少农田变成高楼大厦、工业厂房和乡村旅游项目,“少粮化”“无粮化”倾向凸显。


对此,陈星莺认为,必须把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作为“藏粮于地”的重中之重,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保护耕地做到数量有保证、质量有提升、效益充分发挥。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粮食安全是经济问题更是战略问题,保护耕地是现实需要也是政治责任。如何将确保粮食安全的党政责任落到实处?


“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陈星莺提出,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压实责任,从坚决遏制“非粮化”增量与推动稳粮增效两端发力,明确“非粮化”问题负面清单;立法方面,也应完善、出台可耕用土地保护条例,为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提供法律保障。


与此同时,她还建议,加强督查考核力度,坚定不移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首要任务,纳入各级党政重点工作和重点考核事项。“可参考‘河长制’优秀经验,自上而下建立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地长制’,实行基本农田定位、定量、定人管理,严格控制永久基本农田进行非粮食生产活动。”陈星莺说。


耕地保护,既要突出量的管控,也不能忽视对质的追求,要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此,陈星莺建议,加快修订最新耕地保护底线、土地性质标准和统计依据、耕地管理机制及惩戒举措;同时,将耕地质量建设按照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同规划、同设计、同建设、同考核,建设定位监测点,开发建设智能监管平台,以强化耕地保护。


针对可耕地土地数量有限的现实,陈星莺还呼吁,将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效益作为重要追求。具体来说,她建议,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加大粮食深加工和品牌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生态化、智能化程度;加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培育,推进粮食全产业链开发;探索新型土地流转方式,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文章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