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补齐短板 提升流通效率 加快构建江苏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发布日期:[ 2022-04-25 ]   点击:[ 6674 ] 作者:[ 民革江苏省委 ]

作为全国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省,江苏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方面成绩显著,但在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一般要经过收购、运输、批发和零售等环节,每增加一个环节,成本约增加5%-10%。虽然农产品电商发展迅速,但电商平台服务佣金及推广费用较高,降低了农产品的获利能力。


二是仓储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由于农村物流市场和物流技术开发的不利因素较多,物流企业在农村设点的动力不足,农村物流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产品冷链、保鲜、存储均缺乏新技术装备,“最初一公里”瓶颈阻碍了流通效率提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果蔬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率达20%以上,是发达国家的5-8倍。


三是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缺乏统一的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上下游之间供求、价格等信息不能及时、准确、顺畅传递,易引发供求失衡,导致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


农产品流通是农民生产和市民消费的桥梁,关乎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建议:


一、创新农产品流通渠道。一是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体系,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平台,着力发展农村电商。二是组织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等组织,通过订单农业、产销一体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直采直供和集采集配率,创新流通方式。三是积极探索中央厨房建设,发展“供应基地+冷链配送+中央厨房”的新型运作模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降低流通成本,实现田头到餐桌无缝衔接。四是对农产品进行区域分类和品牌分类,推进大数据营销,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采用C2C、B2C、B2B等多种模式精准销售。


二、完善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体系。一是利用长三角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改造、新建一批区域冷链物流中心,打造江苏省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络,在重要农产品产区建设适度规模的冷链设施,打通冷链物流的“最初一公里”;同时,加快城市冷链配送体系建设,发展城市“最后一公里”低温配送业务,构建冷链物流生态闭环。二是积极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集农产品交易、物流信息、冷链管理为一体的公共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信息共享,提高冷链仓储设施的运行效率。三是创新配送模式,整合交通、邮政、供销、快递、物流等资源,构建“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运集中、信息互通”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服务机制。


三、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水平。一方面,建立江苏省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使农产品信息在产销主体、各个区域间充分流动,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建立准确高效的权威农产品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和交易者提供生产、库存、价格等信息,对中长期市场进行预测分析,使之成为政府引导农民调整结构、保持市场平衡运行的重要工具。


四、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流通优势。供销合作社是江苏省最大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具有组织体系全、流通网点多、销售规模大的特点,要加大对供销合作社在财政、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供销合作社连锁超市、综合市场等流通主体,健全网络体系,培育龙头企业,为农产品提供收加储运销等全产业链服务,使之真正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农产品流通骨干力量。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
  • 履职能力建设年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 履职能力建设年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