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都市休闲文化 提升人文绿都品质——关于发展我市休闲文化产业的思考和建议
发布日期:[ 2008-03-03 ]
点击:[ 4441 ]
民革南京市委员会
中共南京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指出:“要在不断攀登、提升、超越中把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并把彰显文化南京特色、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全面落实十七大部署、推进“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的重大战略。站在发展新起点上的南京城,加快发展都市休闲文化产业将有利于形成新兴产业,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但为城市提供新的税源,带动消费与就业增长,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多方面促进城市结构转型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并能够带来如城市文化氛围逐步形成、文明程度逐步提高、环境日益改善等收益。资料显示,人均GDP达到约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休闲文化产业爆发式增长的临界点。如今,我市的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突破2万元,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达到19.9%,超过目标值1.9个百分点,人民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对休闲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初步具备发展都市休闲文化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因此,发展都市休闲文化产业已成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提升人文绿都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和任务。
近年来,我市在发展休闲文化产业方面也取得了如开发1912文化休闲街、珍珠泉生态旅游、钟山风景区等成果,但还存在几点不足:一是发展环境不理想,人们对休闲文化产业认识过于浅薄,休闲文化产业价值取向偏低,文化含量不高,缺乏导向性,甚至有低俗化和媚俗化的倾向;二是资源整合程度很差,不能很好整合相关行业资源,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消费需求;三是产业链比较短,缺乏完整的商业模式,不能与其他产业和谐对接;四是存在一定范围内分配不公,我市的一些低收入阶层未能享受休闲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
对此,我们建议如下:
一、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现代休闲文化意识
1、应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休闲文化产业。休闲文化不是游手好闲,休闲文化也不是简单的时尚文化,旅游、洗浴、健身、歌舞厅、茶艺等时尚消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休闲文化产业是增加文化含量的时尚产业,所谓休闲文化,一要有休闲,二要有文化,二者缺一不可。
先进的休闲文化是当代生活中一种以人为本的朝着大众化发展的普遍文明行为。休闲文化不仅具有世俗性,还应具有高雅性。因此,我市加快发展通俗休闲文化活动的同时,也应注意发挥高雅休闲活动对大众素质的提升作用,引导树立先进的休闲文化理念,营造健康的休闲生活状态。
2、科学的发展定位是科学规划的前提,社会向休闲文化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定单,我市应在中观层面予以指导、规范并综合配置产业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并形成推进机制。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规划决定城市发展水平、速度和质量。近几年来,上海、杭州等地已把休闲文化产业作为城市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相关战略规划,在产业政策层面予以积极的扶持和引导,并逐渐进入良性、可持续的轨道,值得我市借鉴。
3、建立休闲教育和休闲职业培训机构,加强休闲文化教育。应鼓励有条件的驻宁高校院所开设文化休闲专业,开设如南京休闲文化研究、南京休闲产业研究、休闲心理与行为学、休闲经济学等课程,为休闲文化的发展培养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适应迅速发展的现代休闲文化产业发展需求。
二、积极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名城资源,打造闻名世界的休闲文化名片
南京是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的城市,遗存有较多的古建筑物和文物古迹,近代历史又有不少重大事件发生在南京,留下众多文化遗迹,这些是其他许多城市无法比拟的,必须充分加以开发和利用。具体地说:
1、要创新宣传机制,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对外宣传模式。山西通过拍摄电视剧《乔家大院》提高了平窑古城的知名度,南京也可围绕“六朝古都”、“秦淮风光”、“明清文化”、“民国史料”、“南京民俗”等历史文化资源编写剧本,拍摄一些具有震撼力的影视作品,提高南京的知名度;要在影响力和发行量都较大的杂志、报纸上开辟专栏,广泛介绍、推荐南京特色文化休闲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人群的精神文化消费;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所具有的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动态及时等优势,全方位宣传南京的休闲文化,使世人加深对南京的认知与了解。
2、要彰显城市特色,创造特色休闲文化。对此我们认为,在地理环境方面,南京最主要的特色是山、水、城、林;在地域文化方面,最主要的是长江文化、秦淮文化;在历史资源方面,最著名的是六朝文化、明清文化和民国文化,这些都是南京发展休闲文化的优势所在,因此南京的休闲文化建设应重点围绕这几方面做文章。特别是孙中山先生在历史上、在海内外的特殊地位和特殊影响,以及他与南京的特殊情缘,是我市特有的宝贵资源。整合中山文化资源,既有利于做大做强我市旅游休闲文化产业,又有利于拓展我市创意、餐饮等相关休闲产业的发展空间,树立企业品牌,提升城市品位,值得我市领导予以重视,加以研究落实。
3、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现有自然休闲资源,打造新旅游休闲的新场所,拓展大众休闲的物理空间。南京的山水、城市、绿地都是天然的良好的休闲资源,但目前我们只注重了它们对城市的水土涵养功能和绿肺作用,只注重了保护而相对忽视了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我们认为,可投入少量资金,对它们进行适度开发,将其建成市民节假日休闲的新场所,发挥生态环保和休闲健身的双重作用,可使南京的休闲文化空间大大拓展。
4、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乡土特色民间休闲文化资源,例如,庙会、手狮、社戏、剪纸等,并结合时代特色加以现代化的改造,以适当的方式积极对外推销展示,在丰富我市农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带动我市郊县经济的发展与文化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我市改变强市弱县的格局,缩小城乡差别。
三、拓展新型休闲项目和活动,拉长休闲文化的产业链
建议有关部门在有意识地支持和引导休闲文化发展过程中,鼓励商场、超市、书店、图书馆、健身中心、影剧院、文化宫以及餐饮旅馆等行业积极参与,努力为市民提供优良的配套服务,并带动自身的效益增长和规模经营,实现双赢多赢的综合发展,并从中衍生出新兴的休闲文化项目和形式,拓展休闲文化的产业链,使休闲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找到较好的契合点。
四、在我市发展休闲文化产业同时,应切实增强大众服务
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确保一些休闲文化产业的公益性、服务性,例如,公园、绿地等。对于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政府和社会还应给予适当的关照和帮助,使发展休闲文化产业做到全体市民共建、成果共享。并要做大做强休闲文化物质载体的广场绿地、主题公园、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特色街区、花鸟市场、宾馆饭店、游乐场所以及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书画院、棋牌院等文化基础设施,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突出沿江城市和人文绿都的特色,将其融入到具体的设计和建设中,全面提升我市交通、通信、体育、娱乐、健身等基础设施档次,提供大众休闲的物质保障。
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促进社会和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市大力发展都市休闲文化产业,将更加彰显国际化人文绿都的品质,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促进我市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领先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