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苏州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发布日期:[ 2009-07-02 ]
点击:[ 3894 ]
民革苏州市委员会
改革开放30年来,苏州紧紧抓住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及信息产业发展等几次大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但苏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的难题。苏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四大行动计划,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生态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并将其列为政府工作的十大目标之一,已初步建立了企业废物回用链,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但与全面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全社会的循环经济意识还不强。部分企业尤其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对推进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如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面不够宽,目前苏州全市工业企业有6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近万家,但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还不到500家;二是产业的集聚化程度不高,内部间资源再生利用的链条延伸、耦合不够,没有做到资源利用效应的最大化;三是推行循环经济还缺乏有效的手段。
为此,我们建议:
一、完善法规,健全机制。一是制定实施《苏州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二是进一步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多元化投资、价格调节、生态补偿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开拓国内外融资、援助渠道,争取利用国内外资金和技术援助及优惠贷款;积极争取列入省重点工程项目,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专项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大力支持;及时研究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建设的财税、价格政策,加大财政对循环经济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产业和重点项目进行扶持补助;逐步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调整水价、电价、地价等价格政策,理顺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效益补偿机制,推行企业生态环境破坏修复责任机制。
二、建立科学考评机制。首先,要加快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循环经济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绿色GDP核算制度和建立相关的统计制度,将循环经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加强目标考核督查,确保循环经济工作有序推进;建立健全奖惩与监督机制,建立规划实施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对县市及区在规划实施中工作绩效进行年度考核,实行绩效与奖惩相挂钩。其次,以点带面,在企业层面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工作。依照《清洁生产促进法》,围绕水、大气二个环境系统,针对长江、太湖、阳澄湖等三个重点流域地区,突出印染、冶金、造纸、化工、电镀、建材、医药等七大重点行业,每年将各地清洁生产企业的验收要求列入政府节能减排百分考核,如把清洁生产企业数量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比要逐年有定量的提高作为考核要求,通过行政手段推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三、在各类开发区加快构建工业生态循环链。首先,每个县市区要选择切合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要定发展目标,做好规划。根据实际,统筹兼顾经济和社会领域的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和价值流的合理循环。重点规划三个层面的发展方向和五大板块建设。三个层面包括:微观层面重点在一、二、三产业中推行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现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中观层面重点在构建产业生态链,建设循环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园区和生态社区,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产生最小化,突出产业循环式组合,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宏观层面突出倡导绿色消费,弘扬生态文化,推进和谐发展。其次,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苏州是能源匮乏的地区,发展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对苏州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要在当前新一轮经济发展时期,坚持一手抓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以引进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作为外向型经济工作的重点。在扶持发展民营经济方面,要积极鼓励企业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手段,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节能降耗。第三,通过加快传统工业园向生态工业园的转变,整合、提升现有的各类工业园区,在各个企业间形成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的循环圈。如各级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应抓住当前国家对小火电、小热电的整治淘汰时机,加快热电企业的整合,关闭设备落后能耗高的小热电企业,加快建设集中供热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一些产业链特别长的特色园区如化工园可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形成关联度高的企业群落,实现园区集聚效应和综合效应。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苏州的旅游资源较周边任何一个城市都要丰富,并且旅游资源呈现多样性。但近年来,浙江、无锡等周边省市的旅游发展迅猛,其他城市一次又一次来苏州举办旅游产品推介会,而苏州对这方面重视不够,因守着原来的“三古一湖”,创新意识、营销意识不强。应该加大旅游资源推介力度,吸引更多的人群来苏州旅游消费。建议在中央电视台强势推介苏州的旅游资源。
五、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研究探索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垃圾回收、废物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驱动机制。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的地方法规应尽快出台,废旧家电的回收补偿机制等也要逐步建立完善,形成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组成的循环经济驱动机制。目前,废品回收站是遍地开花,90%以上属于无证照经营,污染了周边环境,城市公共设施屡遭黑手,无不与废品回收相关。如窨井盖、电线电缆经常被盗,废品回收站已经成了收购赃物的重要渠道。建议全面取缔无证废品加工回收站。其次,在地方财力允许的前提下,每年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财政投入,扶持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如“绿色照明”工程、垃圾回收综合利用等,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六、力争2009年在苏州举办全国循环经济博览会,同时召开循环经济研讨会和讲座,引导公众参与。积极开展发展循环经济公共教育,促使公众逐渐形成符合循环经济思想的文明生活方式;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氛围。提倡绿色消费,抑制过渡消费、超前消费、一次性消费。
七、强化科技支撑。科技支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技术供给机制的完善与技术的交流和推广,加强环境无害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进程,特别是开发各种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现阶段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新能源利用技术、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特别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其次,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促进人才总量同经济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新型工业化的需求相适应,人才素质同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相适应。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加快人才载体建设,依托在建的苏州研究生城和苏州国际教育园,大力培养高层次研发人才和技能人才;依托留学生创业园,建设高层次人才的创业“乐园”;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推进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载体建设。
发展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前提下,激发企业活力,保证企业正常运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全面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