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丽乡村” 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布日期:[ 2010-07-05 ]
点击:[ 3973 ]
民革泰州市委员会
近年来,泰州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以兴化市管阮村和董北村、姜堰市河横村、泰兴市西桥村和印达村为代表的“美丽乡村”。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干部群众认识上有偏差。有的同志对新农村的理解比较片面: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搞大拆大建,认为只要把水电路等硬件设施建设好就行了;只有经济基础好的村庄能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差的村庄搞不好新农村建设。
二是部分建设规划不够细化。目前,部分农村建设规划还不健全,无序建设、资源浪费特别是土地资源浪费还比较普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不健全,包括农村交通、农村卫生等,尚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
三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难度较大。生态农业建设步伐缓慢,外向农业发展迟缓,订单农业量小质低,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业生产布局不优,区域特色不够明显。
四是农村环境整治任务比较繁重。河道排水不畅,淤泥堆积、污水排放不规范等水环境污染问题亟需整治;农村生活污物(包括垃圾、粪便等)处理不规范等问题亟需整治;工业废料、废物、废液以及粉尘污染农村环境等问题亟需整治。
五是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村税费改革后,不少地方村级收入减少,实力下降,债务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的组织能力有所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美丽乡村”,其核心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功能化提升,是农村各项事业的整体进步,要重点突出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这两大指标。
为此,我们建议:
(一)实施“规划先行工程”,合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各项分支规划,实现科学发展。尊重发展规律,尊重历史现状和农民意愿,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到泰州市“十二五”规划,加强指导。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教育、宣传、培训,努力营造建设“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自觉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结合各自的自然地理条件,体现村庄个性魅力,切忌千人一面。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研究制定运用财政资金吸引各种资本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热情。严格控制农民负担反弹,控制村级债务增长,鼓励和引导农民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建设“美丽乡村”。
(二)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的功能化改造,实现村村优美。坚持管治并重,全面改善村庄环境的整体质量。环境整治重点是整治村庄的“八乱”,即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积极开展改路、改水、改厕、改塘,使村庄人居环境达到“八化”标准,即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和服务强化。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讲究建筑风格,营造村庄协调形象。
(三)实施“产业提升工程”,继续坚持农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实现家家创业。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合理布局,控制总量,提升质量,拓展内涵,建成集“吃、住、游、购”为一体的新型“农家乐”。大力发展现代乡村工业,注重产业配套衔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块状集结的乡村工业集群。
(四)实施“服务提升工程”,开展农村新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实现处处和谐。优化布局,着力培育中心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农村的推行提供有力的辐射平台。积极探索农村新社区建设新路径,率先建成一批“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安居乐业、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管理民主、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全面建立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整合卫生保洁、医疗卫生、放心超市、事务代办、文体公用设施维护经营等功能,对村内公共服务事业进行统一管理。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体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健全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
(五)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培育,实现人人幸福。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农村社会整体以及个体细胞的文明水平。抓好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构筑农民终身受教育体系。实施文化下乡活动,加强城乡文化联动,加快城市文明、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与农村融合。鼓励引导农民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挖掘农村乡土文化资源,发展农村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力争涌现出更多像印达村河灯节这样的特色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