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发展我省低碳经济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11-04-26 ]
点击:[ 3685 ]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
从江苏省内发展环境看,低碳经济的研究规划已有效展开,目前我省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有:
(一)对低碳经济的认识没有形成社会共识。我们接触低碳经济的概念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社会上很多人对低碳经济不是很了解,没有形成一个发展低碳经济的大氛围。
(二)以煤为主,少气缺油,清洁能源未有效开发利用的高碳能源结构难以改变。我省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从1999年到2008年10年间分别增长了1.71倍和1.55倍。煤炭消费在一次化石能源中的比重占到了近80%。我省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如,我省风能资源实际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七位,等等。但是目前,我省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较为滞后。
(三)高碳产业比例较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难。第二产业即工业属于高碳能源产业,而第二产业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CO2排放量较高,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以上。
(四)低碳技术发展面临一些困难。一是低碳技术不成熟,企业成本大,盈利模式未完全形成。二是技术与市场的转换需要时间。尤其是应用市场的驱动,需要政府给与一个驱动的力量。
(五)低碳体制、政策体系尚待建立。一方面,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尽管我国相关的主管部门曾制定并出台了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低碳技术项目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
(六)居民的消费方式落后,浪费现象严重。
建议:
一、切实树立低碳经济理念,及早开展相关行动
首先,旗帜鲜明地提出“低碳江苏”口号,表明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和勇气。其次,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加快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及早开展各项相关行动。第三,制定低碳经济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考核指标。第四,结合省情,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有目标地积极稳妥地推进低碳经济,避免对经济带来较大冲击。
二、优化能源结构,建立低碳能源系统
改变以煤为主的高碳占绝对主导的高碳能源结构,代之以“低碳富氢”的能源结构。一是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把节能和煤炭的清洁利用作为重点。二是大力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逐步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洁净煤、先进核能等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
三、建立低碳产业结构,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首先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发展环保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其次调整工业结构,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推进高碳行业和能耗大户的节能减排工作和新能源的应用。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四、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形成低碳技术体系
首先,完善创新激励机制,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政策措施,鼓励开发和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低碳技术。
其次,积极利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减排资金和技术转让,通过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新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
第三,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提出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
第四,大力增加碳汇,减少碳源,构建碳平衡模式。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农田保护和海洋管理等措施保护自然碳库,利用植物和土壤吸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清除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五、建立、完善鼓励低碳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
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其他规范性文件,这些规范性文件应当具有足够的可操作性和有效实施性,并规定细化的奖励手段与程序。
六、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首先积极稳妥推进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形成能够反映能源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其次主动、积极地推动环境信息公开,特别是碳排放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构建比较合理的碳平衡模式。
三是探索、推行碳源—碳汇交易制度,使生态受益区和受益主体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对生态保护区和保护体进行补偿。
四是建立碳源—碳汇的平衡账户,确立碳预算、碳信用、碳基金等碳汇交易机制与市场工具。
七、全民参与,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首先加大宣传,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其次强化节能减排的社会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扶持和引导民间环保组织发展,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低碳社会建设。
第三,开展“低碳消费行动”。建议政府向老百姓推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低碳消费行为方式,使老百姓以实际行动真正参与到低碳消费实践中来。
第四,大力开展“低碳”创建活动。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城镇、低碳社区、低碳家庭等创建活动。(民革江苏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