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大师:缘于对艺术的崇敬和追求——访民革党员、著名室内建筑设计师陈卫新

发布日期:[ 2017-09-11 ]   点击:[ 3773 ] 作者:[  黄 列 ]

             
  十多年前,南京长白街上开设了一家休闲茶吧——海致岚,许多南京人被它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经营理念所吸引,生意红火的同时还声名远扬。它的成功在于突破传统意义的酒吧、茶吧之定位,将茶社、书斋、读书、休闲融为一体,赋予其时代特色、艺术品味和浓浓的书卷气。随后,先锋书店、1912、1865、青果客栈等一批有文化品味的休闲场所风靡南京,为十朝古都的文化创意产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当我了解到这些休闲场所的艺术设计有很多出自同一个人的手笔,不禁对他产生敬意,并决定采访这位艺术大师——陈卫新。



  和陈卫新的访谈约在柴门茶馆,这家茶馆的架构也出自陈卫新之手,裸白的墙体,枯山水的小石子地面,在喧嚣的中央门有这么幽静的去处,让我油然想起“半掩柴门一径深,山中免见俗尘侵”的诗句。
我们的话题首先从陈卫新的成长之路谈起。

  笔者:陈老师,能否请你谈谈,你为什么选择室内建筑设计这一专业?

  陈卫新:我的作品总体上说以创意创新实现历史建筑的“合适性”使用,设计的魅力就在于“有所同,有所不同”。我的艺术理念与我成长的经历息息相关。

  1971年我出生在扬州,居住在东郊一座有五进的清代徽派建筑的大宅子里,这座清末建筑马头墙、小青瓦,朴素淡然,却不失大气、精细。在小时候我得过一场大病,因此休学了一年,天天呆在家中。在图书馆工作的母亲搬来一大堆中外文学名著供我遣闲。书读得倦了,我就看家里挖井,从动土第一锹到出水。有时还饶有兴致地跟在带着徒弟上门打家具的师傅后面看手艺细节,连续两个月。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中,艺术的存在如影随形,连师傅工作的姿态都是优美的,耐心而沉着,绝无心浮气躁。可以说,我“从小就接触工艺”,使我对中国汉字中建筑的“筑”有了深刻领悟,“筑”字拆开来,其实就是“竹木工艺”。

  休学那一年,我还常去镇上,看小桥流水,看桥两岸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一切,点点滴滴的细节,令我对中国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街巷的尺度,有了深刻的认识。过去的传统街巷,它就是这么窄,人与人之间关系非常近,但是关起门来却自成体系。建筑布局其实是中国传统哲学观的表达,人们可以把自己关闭起来形成自我的世界,但随时打开门就能沟通。中国人传统哲学观念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兼容。很可能我家的窗户打开就是你家的后院,你家后院的门打开很可能就是我家的稻田。

  读初三时,我大姐用第一月工资买了一把吉他和一本台湾杂志《美化家庭》,这本杂志令我爱不释手,上面印着歌手苏芮家中的室内布置,那时感觉太美了!房子还可能弄成这样!我开始憧憬:人生如果能参与到这种建设设计中去是件很美好的事。

  后来,我高考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进而成为南京艺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硕士。大学刚毕业,我在一间工厂宿舍楼梯下的三平方米的小空间,借住了一年。那间原先放煤球的楼道,狭小的空间里只能放一张小床,床的一半堆满了书,卷起铺盖就画图。因为楼梯上下人多、嘈杂,夜间根本无法入睡,我索性就全神贯注地读书。

  休学和蜗居这两个人生的“关节点”不仅仅是我很重要的“读书期”,更是让我直接领悟到室内设计最重要的是对空间尺度与人的心理尺度之间分寸的把握。
 
  在设计中式风格的作品时,我“坐古观今”,着重“创设情境”,以实现“悦心悦意”。首先要尊重历史传统,但设计不应拘泥于传统,在传统里要有现代的表达,要有当代人的生活与价值观的体现。

18f0b6b30a1c5279ba4e9f4ecc2f6695.jpg

笔者:2009年你设计的先锋书店被评为“中国最美书店”,请问你当初为什么要那样设计?

  陈卫新:当初,先锋书店的创始人钱晓华找到我,要我设计一个“不一样”的书店。于是我把自己对书的念想和情怀都放了进去,我享受的是设计过程中酣畅淋漓的倾心投入,就是这一点点心血,让我的作品得到偌大的赞誉,甚至被人称之“都市驿站”“南京的文化地标”。

  先锋书店原本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停车场,面积有4000平方米,地面为高标水泥,墙面为混凝土建筑,楼层高度不到三米,顶部全部为通风水管和消防设施,红色、白色和灰色的管道有着工业时代的特点。


在书店的设计上,我采取了自然主义的表达方式。中国传统有个概念“随形”,因势而形,还有“因借”,“因”是顺着,“借”是借力、借景。所以我的设计中,不需要翻新、贴瓷砖,刻意保留了停车场的气质,保留了所有的交通的画线和车道的上下坡道。我将四十米坡道顶面的结构梁引到两侧墙壁形成十八个门拱;门拱上矗立高度达一米的云石壁灯,斜坡两侧有波浪式放书平台,上面由十二盏台灯组成,整个通道让四组灯光照得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给人一种空间向上的感觉,使得空间立体和丰富起来。顶部结构梁之间都有黑白经典照片镶嵌,整个空间中显得极其安静平实,谦逊无华。朴素与简单是最能打动人的,书店是不需要装饰的,书就是要回归纯粹的书。先锋书店内最重要的装饰主体就是书,收银台都是用书垒起来的。

  先锋书店原本是地下车库,是车可以停驻的地方,人也一样,忙碌当中需要休息,需要充电,需要再启动之前的一种平静,最佳的场所就在书店,因为书能给人很大的支撑,是前人的经验与总结。地下室本身就是有别于当下滚滚红尘中另一种隐形力量的存在。路面上,大家都在忙碌奔波的时候,对面却是一个安静的读书场所所在,这种颠覆感可能会加大读者对于书店的心理期待。因此,在先锋书店,顾客不仅可以购书,还可以找个休息的场所静静地翻阅图书。

  就好比一个人到加油站时,不一定要加油,也可能买吃的。一个加油站的商店、休息室、厕所等配套设施齐全,才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司机会对它念念不忘。这便是我的设计理念。我在做室内设计时,一般不会对原有的布局做大的改观,而是因势利导,让新理念和旧环境共鸣,创造出全新的意境。

4106fe0e88889a1fda6ea3151bf4c164.jpg

  

笔者:前几年你又为南京增添了新的标识“青果”,你为什么要打造青果茶餐厅和青果客栈?

  陈卫新:2011年,南京青果创始人唐宁军路过正在拆迁的老城南,看到那一个个抽屉被抽出、砸碎,一扇扇木门被劈成木屑,非常心痛。因为在南京的老城南,存储着南京的城市记忆,是南京城之根。但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青年人已经找不到记忆传承。于是唐宁军产生了收集城南的残砖旧木做一个“青年城市客厅”的想法,唐将这一想法告诉我,我们俩一拍即合。

  我们首先在秦淮河畔建一个茶餐厅。老城南拆迁,各家各户的家具床铺都被打散了,我们收集了六万斤这样的旧木头,重新拼装起来,做成了座椅板凳;老房子拆迁后成为一片废墟,我们从废墟上捡来一万多块旧砖铺成茶餐厅的地面;在茶餐厅门口设计了一面由抽屉门拼接起来的墙;这些抽屉,都是城南拆迁时,从家具上取下来的;从旧木头上拔下来的锈钉子装了整整两麻袋,我们用这些旧钉子钉出了风靡南京的Logo——TINGOO青果。

  我设计的这个茶餐厅,自然不是喝茶打扑克喧闹的那种。对于南京这样的城市,茶餐厅能否有另一种基于南京古城地域文化的设计呢?这是一个梦想,我认为这个梦想实现的快乐并不亚于读一本好书。我认为,茶餐厅=一种饮食经历=环境+食物+常用语。“青果”也一样,希望它是一种空间体验,更是一次空间与材料的实验。我希望通过设计再造,产生新的意义,新的价值,实现另一种历史的延续。果然,那些老旧的构件里有岁月留下的老旧镂痕,有曾满溢着热烈生命的斑驳印记,因而还拥有了无尽的诗意。
以往的历史街区修复时,存在很多误区,很多人强调的是一成不变的原生态保护,其实,历史街区的各种关系,是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断有旧的关系死去,也不断有新的关系产生。我设计的核心,就是试图新建一种关系。让历史街区达到新的平衡。

  青果茶餐厅给“文青”提供了梦想的展示空间,变成交友平台;让外地游客触摸到重新排列组合的老城南。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因很多游客,在游览历史街区时,总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因为历史街区老式的生活离他们太远,如果游览时只持观望的态度,不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就体会不到历史街区的文化精髓。

  于是,在设计出青果茶餐厅后,我把这种设计试验更进一步,就有了2013年青果里客栈。客栈是由在南京城墙下的几间老房子改造而来的。老房子,都有自己的脾气,应该尊重它,所以要放下自以为是的设计,顺应房子的脾气来改造。建筑空间是提供一个让人使用的平台,好的空间设计,目的是让人与人能更好地交流。我整整花了六个月的时间,与老房子对话,最终把青果里客栈设计成人间烟火味十足的家庭旅馆:有几间睡觉时可以触摸到城墙青砖的房间,一个品茶时可以听到乡音俚语的院落,一个发呆时可以闻到邻家饭香的客厅。看着走出客栈的年轻人和客栈邻居们聊得火热,我满怀欣喜,因为在这里我用我的设计营造了一种新关系。

  如今,“青果”已成为南京秦淮河边的一个时尚地标,一个全新的小资集聚地。它对于文艺青年来说,是一间可以秀才情的城市客厅;对背包客来说,是一处可以寻找南京城南旧梦的驿站;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可以在自由生长的大树下喝茶,坐在天井中听着隔壁乡音俚语的地方,它承载着我的部分梦想,何尝不是我人生的另一种状态?

  笔者:有人说,你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时空创意,可否请你谈谈你的创作理念?

  陈卫新:在新的设计项目中应该注意对老房子的维修,保持一种自然成长,一种对“肌肤”的修复。因为老房子总是承载了人们太多的记忆,值得留念。像1865园区中有些桁架,是80年代留下的,有人说这不是民国的东西啊,我还是建议留下,所有时间的痕迹都是重要的。我们不是希求穿越,而是见证,这个过程感很好。当然,我说的保护不是机械地保存,而是保护性使用。为此,我成立了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观筑相当于关注,南京包括全国,有很多历史建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所以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对建筑的修复和再利用,来唤醒大家对历史建筑的关注。这个研究院也希望能研究历史建筑的空间利用,在保证历史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怎么来做符合需求的利用,这需要研究。此外,我们也希望能对历史建筑的文化背景做些调研,现在往往说到历史建筑,就要确定是否属于文物,一旦没有被纳入保护范畴的,就可以拆,但是这些不属于文物的老建筑是不是一定要拆呢?废弃的空间能不能进行改造?这些都是我们希望研究的范畴。

  南京虽然有十朝古都之说,但是年长日久,六朝烟云、明朝往事都已消散,唯有民国风情,在南京人心中还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南京设计力量的一份子,我特别关注民国建筑的保护利用,有人说民国建筑成了我心中的“蛊”,确实如此。我先是寻遍南京,为所有的民国建筑建立档案;然后到处安插“线人”,只要一听到有民国建筑要修复的消息,就第一时间赶到;只要是民国项目,不收设计费我也愿意!我先后设计了民国主题餐厅、民国书店、民国会所……最终把自己的工作室也搬进民国建筑。可以说,我的民国情怀在南艺的民国教室生根,在南师大的民国宿舍中生长,最终在南大的“赛珍珠纪念馆”结出果实。

68e2bd0fc23e4d1e76b7503fc596c01e.jpg

 

我曾经的书房兼工作室,就位于升州路118号的一栋民国小楼里,紧邻熙南里。这里曾经是“美大纸行”,美大纸行在民国时期是南京最大的纸业公司,直到现在,它依然是升州路沿街最高和最气派的建筑之一。在“美大纸行”屋檐下,从2013年3月至今,我已经办了十多个展览和沙龙,吸引了大量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及文艺爱好者前来,苏童、叶兆言都是这里的常客。

  我每设计一个项目都要看许多书,了解相关史料及故事。比如,在布置赛珍珠纪念馆的书房时,我遇到一个难题——这个独栋别墅的房间很多,究竟哪一间才是书房?我只能翻阅赛珍珠的作品寻找语境,最终从她日记中的一句话里找到了蛛丝马迹:“每天我写作时,抬头就能看到紫金山。”我就用这句话来“定位”,模拟着当年房间主人的行动,从每个房间探出头向外望:一楼只能看见屋外的树,pass;二楼这个房间只能看到南大教学楼,pass;不,等等!民国时,这教学楼还没建,教学楼后面不正是紫金山吗!

  作为一名空间设计师,应该重视时间这个概念。因为空间离不开时间。大家都在时间里,包括空间也都在时间里。人需要安全感,建筑有这个功用。人从外表到内心,都得面对时间。建筑无论是面对生存需要还是消费娱乐需求,也都具有时间性,人是有记忆的动物,也是怀揣梦想的,人总在想下一站在哪里,空间只是暂时的承载物。一个房子你打算住多少年?是用于居住还是用于工作?或者是一个消费的空间?在空间中,时间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像先锋书店地面上的停车线;随园书坊的物理仪器、印刷机;青果的那面由各种各样的抽屉板组成的墙……

  一个人要保持两种状态:一种是职业状态,工作要符合现代的商业逻辑,但这却不是自己骨子里喜欢的,所以还要有另外一种状态,即诗意状态。我从小就喜欢写诗,因为诗句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我认为,文字的诗意与空间的诗意可以相互转化。诗在营造氛围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模糊的空间,这种模糊也是我追求室内设计的一种境界。有时候专业化会成为一种束缚,早在设计海致岚的时候我就尝试过变化,比如,咖啡馆为什么一定要像个咖啡馆?它为什么不能以书柜为背景,为什么不能像个书房?这毕竟应该由人来决定。有时候会跟空间主人的性格、喜好有关。因为人是善于联想的,有时候这种联想带来的空间创造力比你落实得很具体的一个设计细节更有力量,激发力也更强。我把自己的设计分为两种:商业设计和诗意设计。前者是产品,用来养家糊口;后者是作品,用来寄托情怀。

  柴门天地宽,茶里日月长。在柴门茶社优美别致的环境里听陈卫新老师娓娓道来,听他讲述他的设计理念和人生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和享受。陈老师的每一部作品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正是这一部部作品给他带来了众多的荣誉和收获。廿一熙园、先锋书店、爱德基金会、扬州小盘谷、青果、随园书坊等近20项设计作品先后获得国际、国家级、省级大奖。作为中国著名的室内建筑师,他还兼任《中国室内设计年鉴》主编、《中国室内》编委。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理事、江苏省室内设计学会副会长、CIID第十八专委会(南京)主任。先后在《室内设计与装修ID+C》《室内设计师》等多家杂志发表设计作品及论文。我相信,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南京秦淮区政协常委,他在古城历史街区的复兴、民国建筑的研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