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党派优势 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民革太仓市委服务新农村工作回眸
发布日期:[ 2009-07-02 ]
点击:[ 4989 ]
倪敏毓
近年来,民革太仓市委按照民革中央的指示要求,认真学习领会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审时度势,前瞻性地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党派建言献策的主题。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伟大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作为一个县级市的民革组织,研究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五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民革太仓市委组织全体民革党员深入镇村走访农户,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共产生了“农字号”提案27件,特别是2005年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被列入苏州市政协重点提案和主席督办提案,并被苏州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这种由一个主题引发的一系列提案,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和精神、物质等不同层面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剖析和研究,引起了很大反响,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连环效应。
一、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开展新农村调研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勾勒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民革太仓市委多次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其内涵,鼓励大家聚焦新农村建设,撰写“农字号”提案。
纵观民革太仓市委近五年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提案,我们发现提案主题明确,脉络清晰,既体现了纵向的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又表现了横向的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特点。
2005年,民革太仓市委在下乡调研中发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将分散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好模式。但同时,他们也发现了有待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提案,引起了苏州市政府和政协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2006年,民革太仓市委《发展循环经济型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高度利用》的大会发言材料受到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采纳。2007年,《深化农村金融市场改革,促进新农村发展》的发言得到了中共苏州市委主要领导和苏州市政协委员的充分肯定。同年,《关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建议》被列为2007年度太仓市政协1号提案和重点提案。2008年,民革太仓市委又把目光定格在太仓市的现代农业园建设上,《关于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提案,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太仓市农业园的发展进行评估,提出了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理念,受到了普遍赞同。
二、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为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献计出力
民革太仓市委认为新农村建设涵盖面很广,值得立体地、综合性地去探究。五年中,他们关注新农村建设的思维是发散性的,成果也是多方面的。
老党员王祖福、高敏求撰写的关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等提案,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2006年,《关于加快实施农村基础教育提优工程建设》提案催生了2007年太仓市政府1号实事工程。该提案使全市21所农村学校获得了6000万元提档改造资金,确保全市中小学校达到了江苏省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求。2008年,《高度关注外来民工子弟学校规范化建设》和《切实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等建议分别成为当年的政府实事工程和年度优秀提案。2009年,《加强农村食品卫生安全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等建议被列为年度重点提案和议案,对太仓市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现代农业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从农村中小学校提档改造到关注外来民工子弟学校规范化建设,从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联想到村办企业的转型升级,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到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从加快小城镇建设到建议城乡统筹发展,民革太仓市委对新农村建设的研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受到了当地中共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发挥专业优势,寓调研于服务之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但是一个理论性课题,也是一个实践性课题。只有融入这场伟大的实践,才有更多的“发言权”。民革太仓市委发挥自身优势,不但组织了一次次卓有成效的调研活动,而且开启全体党员的“智慧库”,将技术、法律、规划、项目、卫生服务等送到田间地头,以自己的一技之长,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从而发现一些新农村建设的新“元素”,为提案提供坚实的实践依据。
民革党员黄浩忠、周峰、周俊等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献智出力。民革党员朱坚、赵秀华、沈伟忠、周品娇等,坚持数年带领医务人员下乡巡医,不但为农民解决病痛,而且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活动从城镇向农村转移,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在村一级几乎是空白,农民已成为最大的受害群体等,为此积极呼吁,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民革党员徐士明是畜牧专家,一辈子与农业、农民打交道。这几年他用自己的专长帮助一大批农户饲养獭兔,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基于对“三农”的了解,近年来他共撰写了“农字号”提案12件,他认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决定了农业的发展。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他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民革党员朱强、杨祖德、宋陶、顾齐红等发挥专业优势,坚持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尽责尽力。
这几年,民革太仓市委全体党员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大家对太仓市的“三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撰写的“农字号”提案立意高远,视角独特,质与量同步得到提高。
四、关心弱势群体,智力扶贫与爱心帮困相融合 民革太仓市委在调研中发现,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太仓的村级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农民的收入逐年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一部分农民或因缺少资金与技术,致富无门;或因年老体弱,天灾人祸,生活贫困。如何帮助农村弱势群体摆脱困境,是民革太仓市委的“日常话题”。
在主委嵇永宁的牵头下,太仓民革党员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主动深入洋沙社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分别就规划设计、卫生服务站建设、项目引进、工程技术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服务,力求为新农村建设做一些实事。
五年来,民革太仓市委跟踪扶持10户农村贫困户,关心他们的疾苦,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还以特殊党费的形式跟踪资助两名农村贫困学生,使他们能顺利完成中学、大学学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太仓市3名农村白血病患者在治疗与康复的过程中,同样得到了民革太仓市委的关心和资助,让他们增添了战胜病魔的勇气。据不完全统计,民革太仓市委和全体党员五年来为农村弱势群体捐款捐物愈20万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久的课题。民革太仓市委将在民革中央的领导下,认真学习中共中央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继续关注研究当地新农村建设,不断丰富研究“题库”,提高建言质量,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为新农村建设献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