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代表议政】养老、大运河、“链长制”、传染病防控,都是委员代表们关注的事儿

发布日期:[ 2021-02-04 ]   点击:[ 3672 ] 作者:[ 新江苏、荔枝网、紫金山新闻 ]

民主党派的声音,生自土地,达至会堂。民主党派踏实而闪光的议政建言,正推动着“下情上达”的民声传递,充实着博采众议的政治智慧。面对媒体记者,民革党员中的省政协委员和省人大代表以饱满的热情,在两会的舞台上建发展之策、应民生之问、展履职答卷。下面跟随小编来听听委员代表们履职建言的好声音......


老有所养,要重视“精神养老”


截至2019年底,全省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1834.16万,江苏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如何实现老有所享,老有所为?


在省政协委员、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秘书长张夷看来,目前养老形式多样,但人们往往忽略了精神养老。“有些比较传统的养老院和敬老院里只有电视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比较贫瘠,如何将社会团体、志愿者等和养老结合在一起,让老年人有一个便捷舒适的晚年,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夷希望未来养老能做成一项公益事业,或者是有一定报酬的社会事业,以此来降低养老负担。“现在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养老,压力都在社区。但是社区没办法照顾到每一位老人的精神生活,所以要发动全社会共同做好养老事业,解决部分退休人员的二次就业问题,形成良性养老服务。”


张夷建议老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者是参加到帮助老龄养老的事业中来。一方面能让老人们的生活更充实,还能从整体上减轻养老负担,减少社会压力。”


另外,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老人在看病、医疗、出行等方面出现困难,“数字鸿沟”让部分老人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对于这一问题,张夷也有自己的想法:“过去有专为老人使用的老人机,我们能不能往前推一步,在老人机的基础上生产出一款特殊的智能手机,功能丰富而简单,能一键满足老人的消费、出行和医疗等需求。既能拥抱技术,又能利用技术,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时代呢?”


全面推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大运河江苏段纵贯江苏全境,连通长江、淮河两大河流,不仅将江苏的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江海文化等传统地域文化有机串联起来,也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兼收并蓄、包容多样、独具魅力的江苏运河文化系统。


不过,省政协委员、民革扬州市委副主委丁卫社在调研中发现,大运河江苏段依然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入,融合发展层次不高的情况。


对此,他建议完善协调管理机制,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实体管理协调机构;加强文化生态保护,特别是要对运河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地名加强调查和定级,确保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继续发挥设立于扬州的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的作用,对运河沿岸住宅、各类生产单位进行就地整治,恢复运河的生态、文化功能,创造宜人的滨河环境,让市民群众能亲近运河、游览运河、品味运河。”


与此同时,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加大对运河故道的修复工作,让大运河江苏段全线堤岸可以互联互通。“建议恢复成为河道遗迹湿地状态,保持古运河的基本形态,并做好沿线景观及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其次,尽快实施大运河两岸陆路交通的贯通工程,改造提升现有道路标准。”丁卫社建议。


切实落实“链长制”


疫情发生后,江苏各地有序复工复产,面对国内外形势冲击,“链长制”被频频提及。2020年7月南京明确八大产业链为主攻方向,由多位市领导分别挂帅担任8条产业链的“链长”。所谓“链长制”,就是择定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通过地方政府主要官员甚至省市政府一把手担任“链长”,以“补链”“强链”为目标的一系列制度设计。


省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冀宁教授认为:“我们缺乏独角兽头部企业,经济总量上来讲需要诞生一批引领型、地标型的企业。政府他是做链长,在供应链产业链强链补链的过程中,它可能是一个龙头,他又是一个服务者,优质高效完善营商环境。”


落实 “链长制”,就是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人才、资源、科技等要素实现有效配置,高效释放活力。王冀宁委员表示:“链长制实际上更加明晰了各方的角色定位,不能干预的,需要各自发力,企业端你要考虑到做一些比如说0~1的创新、解决关键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攻关。”他认为,以“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和“示范引领”的“链长制”是一个“恰逢其时”的探索,但真正化解问题、突破瓶颈还要看后续落实与实践。


发挥中医药优势,助力重大传染病防控


近期,江苏、山东、北京、四川等地相继出台或修改了当地的中医药条例,其中都明确将中医医疗机构纳入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中医药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中西医协同机制,并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省人大代表、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民革南京市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陈庆琳说,目前中医感染病学科建设和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中医院及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感染科建设普遍滞后于西医综合医院;多数医院并未开设感染科病房,基本没有成建制的专业人员团队;中医住院医师规培方案、中医师规培大纲中均缺失疫病学科;中医疫病学的学习停留于理论,长期与实践脱节等。


陈庆琳建议,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中医医院要设立与疾控部门紧密对接的感染性疾病科室,按照“平战结合”的模式提供医疗服务。从学科建设投入上,设立专项资金推动中医院感染科和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从学术研究上,鼓励相关专项研究,增加中医疫病学研究的科研项目。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推动将中医药机构和人员纳入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从制度上明确中医药工作者是参与公共卫生防控的重要力量。同时,采用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推动中西医结合感染病培训实践基地的建设。将中医疫病学和现代感染病学紧密结合,建立相关培训及实践课程, 培育更多复合型、专业性人才。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